舞蹈测评

证书样本

查看信息

音乐测评

证书样本

查看信息

表演测评

证书样本

查看信息

美术测评

证书样本

查看信息

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美育工作委员会

青少年艺术人才综合素质测评

让每个孩子爱上美术课

发表于:1   浏览次数:

 美术是人类记录历史、人文、生活等的一种重要语言。而美术在儿童学习中是一种没有对错的语言,美术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情感教育有极大的好处。但是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,我发现本应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孩子面前变得黯然失色,一碰到困难和挫折,便产生低落的情绪,注意力的持续性变低,对美术课堂上的创作缺乏热情。那么,如何克服这种求知的浮躁,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,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。只有内因得到充分的调动,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、创新精神、创新能力的下一代。下面就结合美术课堂教学来谈一谈如何点燃孩子们的艺术火花,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堂。 
  1 给学生一个轻松、和谐的课堂氛围 
  在传统教育中,师讲生听的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、压抑,主动性不能发挥不说,甚至感到“学海无涯”而厌课、厌学。心理研究成果早己提示:民主、平等的课堂氛围中,学生情绪积极,思维敏捷,想象丰富,能主动、积极地参与学习。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,激励学生走上讲台,参与“教学”。在做的同时,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,共同交流,共同进步。 
  我在教学“参观和旅行”一课时,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业上出现了多次抹擦的痕迹,还有的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自言自语:“ 我不画了,我不会画!”我感到很奇怪,开始他们一个个兴趣盎然,举着手,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自己旅游时有趣的所见所闻。于是,我找来一个本来画游乐场的学生,问他为什么不想画了,他告诉我,不知道过山车怎么画。我才突然领悟:创作源于生活!没有生活中的接触与观察,学生怎么画得出复杂的结构呢?难道我还能要求学生凭空来设计、想象吗?生活处处有美,艺术就是善于从生活中捕捉。所以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,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,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,感受美、发现美,才能创造美。 
  2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 
  有了浓厚的兴趣,他的学习才让是积极的、主动的、轻松愉快的,有如饥似渴的吸收消化能力,表现出超人的才智和坚强的毅力。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或叫做视觉艺术,每节课都离不开具体的、可视的形象。形象的视觉效果,往往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。 除了课堂范画、实物外,配以一定的电教媒体,把一些难以讲解和直接获取的知识,巧妙借助于电教媒体进行表现,还能取得效果令人满意。 
 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乡下小学,要想利用电教媒体来进行教学还有一定的限制。我利用下载下来名画给学生欣赏,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。同班同学的或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展就览,一定程度上,看了之后还会自觉地学习其中的优点。在上课前,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例,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,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去看。学生对此较感兴趣,看得仔细,学得认真,因为这时的看,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。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的优点,学生掌握得就越快,越全面。同时教师提出要求,布置任务,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,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。如一年级的《走进大自然》等,如果教师只在教室中讲,该画哪些部分是画面需要的、哪些不需要等等,这样的闭门造车,不如让学生去实地走走看看,感受一下校园里的风景,草坪、花儿、小树和假山等等。学生在走进环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,感悟能力增强了,绘画能力提高了。 
  3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,给他们自由的空间 
 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给学生以希望,让学生觉得学好美术并不太难,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,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心,从而变得更加努力。 用信心架起成功创作的桥梁,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。儿童的想象力是奇特的,大胆的,自由的,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约束,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、最精彩的价值。 
  美术课上,我经常发现,学生的创作各有其独具魅力的地方,尽管有些创作上比较欠缺,但是,当你换一种角度去欣赏的时候,会发现,它也是很完美的。我看到这样一个学生,他的写生作品总是和实物相差甚远,有时还遭到同学的嘲笑。他害怕上美术课,害怕自己的画被人看见。其实,哪个孩子不想表现自己、展示自己,享受成功,这是孩子的天性。于是,我给他看了一张“凡高的自画像”,那个孩子自信的举起了自己的“印象派”,这至少是个好的开端。我们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,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,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,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,老师只是事先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,让儿童自己想象,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,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,树立自己的信心,孩子就不再畏难;有了自信,孩子就敢画了,有了自信,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;有了自信,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,创作出精彩的一幕。 
  4 让学生明白作品没有对与错 
  在课堂上经常会有一些教师说:“你这样画不对,没有波浪形的嘴巴,应该是樱桃形;没有长方形的眼睛,应该是扁的;你这样画手不对,手应该是五个手指”。在教学实践中,你会发现“对不对”的评价带给了学生太多的困惑,最终使他们不会去想象,不敢去想象,只会守旧的画教师认定正确的东西。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不一样,对事物的认识也不相同,表现出的作品肯定不一样,所以对学生的作品不能简单地用“像不像”、“对不对”来评价。教师应给学生想象的时间和空间,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。 
  综上所述,只是一些不成熟的经验,要让美术新课程真正能够体现课程的“新”,让美术教学不断的“新”,自己还在探索的阶段。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疾,要培养学生走向成功,教师首先不能墨守成规,否则就有可能会扼杀学生活跃的思维,只有不断的学习,不断地充实自己,才能不断地成就自己。也只有这样,教师才可以带领着学生一起走向了成功。 

Copyright ©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2021031960号-2